1951年5月18日,湖北沔阳县的行刑场上,身为大汉奸的黄标正面临着他的生命终结。他与另外八名同样罪行累累的犯人被押解至刑场,等待执行死刑。四周人群不断发出怒骂声:“干了那么多坏事,活着都是罪过!”“这就是报应,迟早该受刑罚。”“早该枪毙了,罪有应得!”尽管周围声音尖锐,黄标却依旧昂首挺胸,脸上丝毫没有恐惧或懊悔的表情。
“开始行刑!”随着命令的落下,八声枪响响彻刑场。正当所有人以为黄标即将结束时,一辆警车迅速驶入现场。车内传出高声喊道:“枪下留人!”的呼喊,令所有在场者愕然。警车缓缓停稳,一名警察走出车门,与刑场监管人员低声交谈了几句后,迅速将黄标带上车,车子随即飞驰而去,现场群众一时不明所以,惊愕不已。
时光倒回到1919年,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突然撤销了对黄标的所有判决,正式宣布他无罪。2014年,黄标被安葬于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,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祭拜。一个曾经即将被处死的大汉奸,为何会在那关键时刻被警察从刑场救出?又为何数十年后竟被尊为烈士?到底是谁救了黄标?又是谁为他洗清冤屈?黄标最终命运如何?这些谜团,都必须从他成为汉奸的起点讲起。
展开剩余87%1940年,应日本司令金崛的多次邀请,洪湖著名的金华寨寨主黄标接受了日伪当局的重用,出任日伪维持会会长、保安大队队长及清剿大队队长。这三个重要头衔,向外界明确宣示:黄标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汉奸。但不同于其他汉奸,黄标表面上忠于日本人,解决了不少难题;而在暗地里,他却悄悄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。
刚刚接受金崛的任命时,为了公开宣布这一消息,也检验黄标的忠诚,金崛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迎宴会。宴会邀请了洪湖地区各界名流及日军高级将领,金崛亲自举杯欢迎黄标的加入。就在宴会正热烈时,宪兵队长陈桂章押着一名浑身是血的“新四军”士兵进入大厅,作为金崛送给黄标的“礼物”。
金崛用此举试探黄标:若他果断处置这名士兵,便证明忠心耿耿;若他有所犹豫或放走,则必遭怀疑。见此情形,黄标立刻严厉吩咐:“将他押下,宴会结束后我要亲自审讯,一举清除他的同党。”宴会结束后,黄标果然亲自审问该士兵,狠狠地毒打至全身血迹斑斑。随后以“新四军顽固不化”为由,亲手将其处决。
金崛派人验尸后对黄标十分满意,放下戒心。然而他并不知道,这名“新四军”正是黄标昔日战友、游击队长余清。黄标为了救余清,找来一名罪恶累累的死刑犯,将其面目毁容,并不断折磨,最终公开枪决的竟是这个替身。待金崛派人验尸时,只见尸体面目全非,才得以蒙混过关。
与此同时,黄标秘密将余清安全转移。没过多久,日军在附近抓获33名农村妇女,意图将她们送往慰安所。黄标表面上无动于衷,暗中却心急如焚。他劝说日军:“农村妇女容易感染传染病,最好先做检查,避免传染给皇军。”军医被他威胁配合,宣称这些妇女确有疾病。日军得知后反而想一把火烧死她们,黄标不顾危险上前阻止,还一度被日本人持刀威胁。
“就算杀了我,也不能让你们烧掉这些人!”黄标怒斥道,“中国传染病不必烧死患者,如果放火,百姓必定愤怒,中日关系也将恶化,哪里还有人帮皇军筹粮?”日本人听后放下刀,最终命令释放妇女,并禁止她们乱跑,以防传染。
时间一久,百姓逐渐看清黄标的与众不同。尽管是日伪汉奸,他却带领人剿灭土匪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为日本人办事时,他从不伤害百姓,甚至有时拿了百姓东西,也会悄悄归还。可是,日本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……
某夜,金崛召黄标到司令部观看歌舞表演,结束后问:“这些歌姬怎么样,喜欢吗?”黄标心知肚明对方有事相托,故作糊涂道:“中国有句古话‘英雄难过美人关’,我志在大业,不能沉迷女色。”
金崛大笑:“那是你们中国英雄,大日本英雄却向来喜欢美女。皇军久无美人相伴了。”黄标心中一紧,猜到是让他给日军找女人。
“那就把皇军妻子接来,让他们团聚。”黄标试图拒绝,“太麻烦了,况且有些皇军还未成家。”
金崛却不容拒绝:“大日本皇军必须有女人,你负责建个慰安所。”黄标明白无法推脱,只得服从。
回家后,他苦思筹措。既不愿强抢民女,也不想让中国女孩沦为慰安妇,最终决定从日本妓女中寻找人选。他花重金买下十几个日本妓女,又从金崛处得来十名军姬,安置在一处大房子内,慰安所正式成立。
完成此任务后,金崛对黄标越发信任,视若“自己人”。不久,交给黄标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。也是因为这个任务,金崛留下终生遗憾。
那时,三井洋行的货船每次经过洪湖,都会被一伙自称黄标手下的人抢劫。此事报告给金崛,令其怀疑黄标是否牵涉其中。于是将调查任务交由黄标本人。
黄标派人调查后得知,劫匪并非新四军,顿时松了一口气。为了抓捕劫匪,他布置手下伪装成商人驾船,伏击等待时机。
船驶入芦苇荡时,一伙持枪劫匪出现:“我们是四爷的人,交出物资即可放行。”
未等对方反应,船上“商人”拔枪,配合伏兵一举擒获劫匪。黄标本欲严刑逼供,劫匪却坦白:“我们是新四军,抢来的物资用以抗日。”
黄标忍俊不禁:一来,新四军不会如此怯懦,未审讯便全部招认;二来他已查明这些人实际上是皇卫军师长李太平的手下,故意假扮新四军。李太平早指示他们遇事就称自己是新四军,以甩锅避免麻烦。
虽知真相,黄标选择不追究,将他们按新四军处理,既安抚了金崛,又消除了疑虑。
黄标在城内张贴公告,宣布将当众枪决“新四军”,并邀请百姓围观。行刑当天,金崛及日军高官悉数到场,看着一名名“新四军”倒地,满意溢于言表。
金崛建议黄标亲手枪决一人,意图试探其忠诚。黄标心知肚明,淡然走上台,开枪射杀。金崛彻底放下戒心,但百姓因此对黄标痛恨至极。
尤为悲痛的是黄标的母亲,她不知真相,听闻儿子杀害“新四军”后,留下遗书,选择自杀。黄标回家时,母亲灵堂已设,二哥痛骂其为叛徒,将
发布于:天津市